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 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法治理论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怎么办

时间:2008-01-16 00:00 作者: 点击:
 

发表日期:2007-8-27 文章作者: 张兴安 陈继才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外出务工或做事,成为普遍现象.留守在家里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以及妇女儿童.年初召开的万州人大会上,一位来自农村的代表讲到,某村一农户家要杀一头肥猪,找人帮忙,请了一个队的人都没有找到壮劳力,终于没有杀成猪.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的耕种自然成了问题,有些地方的土地已经荒芜了.在笔者所知的某县,山地面积占了90﹪以上,在剩下的10﹪的一块最好的水田中,笔者看到了一大片已经成熟而没有收割的甘蔗林.原来,这些水田的户主已经外出,将这么好的水田包给别人用作旱地种甘蔗,每亩地一年收取300元.而种甘蔗的老板也因为销路不好,所以成熟了还没有收割.这有些令人深思.这么好的吨粮田,一年300元就把它包出去了,而且据村民说,这还算是好的,就在不远处,有些水田都已经荒芜了.沿渝万高速公路前行,我们会看到,田野中始终没有几个人在劳作。寂静的山乡原野是进步还是凄凉?
    2007年6月,我市正式成为统筹城乡改革的试验区,万州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农村留不住青年劳动力

    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自身的务农意识逐渐淡化,已经成为青年农民放弃农业生产,不再困守农村,转而向城市要饭碗的主要动力,也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规律促使青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激励因素已经消失,因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青年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基本丧失,市场经济规律促使素质较高、拥有年龄优势的青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寻求发展机会,以获取较高的劳动收入。

    国家政策长期向城市倾斜促使青年劳动力走向城市。由于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年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到城市务工,分享城市较好的教育、医疗、交通、服务等社会资源,提高生活质量。农民作为社会的个体,有这种想法与做法也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但由此产生的结果却又是不容忽视的.

    青年劳动力倾向于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城市人。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或经商,逐渐由农民向产业工人或城市居民转化,常年生活在城市,逐渐适应城市生活方式,不愿意再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毫无疑问,这十年来涌动的农民工潮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小了城乡差别,起到了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倾巢出动的打工潮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二、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已经成为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重要原因,它给我们带来的严重问题是,照此下去,十数年之后,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如何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农业成为弱势产业,效益低下,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留守农民来源单一,年龄结构不断老化,整体素质不断下滑,难以成为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支柱力量。

    农村新增劳动力来源堪忧。由于农业效益低下,农村新增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获取相对较高的报酬,而失业的城市劳动力宁愿享受城市低保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留在有较好发展空间的城市,农村优质的人力资源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根据对18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6年重庆市农村留守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占65.5%,30岁及以下的青年劳动力比重下降到11.5%;新增青年劳动力几乎全部选择外出务工,新增留守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66.4%,主要是外出务工就业困难不得不返回的中老年劳动力。而且,农村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下滑,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留守劳动力大多只具有小学以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他们成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者.这实际反映了农村较高素质劳动力流失,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下滑的严峻现实。

    没有新生农村劳动力,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让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年劳动力扎根农村,将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现实出发,懂农业技术,特别是作业技术的人员大量流失会造成以后农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即使科学家有很多好的创意,但由谁来操作?就象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大量的技工一样。再则土地的长期荒芜将来恢复使用时会付出更大的成本。

    三、怎样留住农村青年劳动力,确保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青年劳动力成为新型农民,只有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农村才能留住青年劳动力,留住人才。

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吸引青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方法.农村要留住青年劳动力,必须尽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要留住青年劳动力,必须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必须增进青年劳动力农村创业的信心和技能,加强青年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开辟新农村一、二、三产业就业岗位,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使青年劳动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外出打工也是非常艰辛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收入也不是很高,努力创造条件就会吸引更多的打工者回家乡创业。

拓宽农村青年在本地的就业渠道。创造农村自主创业机会,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劳动力扎根农村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本地的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农村青年劳动力留在本地,而不是象现在做的那样,致力与向外地输送人才,输送廉价的劳动力.因为这样做,只收到了眼前利益,但对本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却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有将农村青年劳动力留在了本地,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兼顾农村面临的问题.须知,我国本是一个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只有切实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不至于浪费,才能确保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也才能确保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

------分隔线----------------------------